最新动态
铁打的襄阳樊城城门
2024-09-20 01:22


本来,千年古樊城有九座城门,据乾隆版《襄阳府志》记载:“城旧有九门,南三门已没于水。存者六门曰迎旭,曰屏襄,曰定中,曰朝圣,曰朝觐,曰迎汉。”

古樊城始建于西周周宣王时期。据说依原来古城夯建的城堡整体来看,樊城的外形酷似一条船。这座船状的樊城与南面的汉江凭水相依,相映成趣,城外的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这样相对于隔江重镇古襄阳那坚固的城墙,开阔的护城河,高耸的岘山山脉与绵延的汉江江岸形成的合围之势,樊城这叶飘浮在汉水天堑之中的扁舟,真是兵来无险可守,水来则水淹全城。所以历史上有"铁打的襄阳"和"纸糊的樊城"这一鲜明的对比之说。

即使先决条件如此被动、薄弱,古樊城至少在三国时期便已开始着力商业打造,"北马"商贾开始云集于此,同时,冷兵器时代的樊城,因为身处兵家必争之地,不可避免地一直扮演着重要军事重镇的角色,三国、宋元襄樊之战,在古襄阳、在古樊城上演了同样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争场面,承载了同样的悲欢离合、胜败荣辱的历史使命。

所以,纵千年风云变幻,大浪淘沙,樊城,依然留下了不少有形的历史遗迹,让我们可以追寻着回到当年,去倾听这里的故事,去一睹曾经的风采。

其实,乾隆版《襄阳府志》中所记载的六座城门,一直都还保存的相对完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襄阳城市大扩建时,樊城的土城墙才被逐渐推倒,填平护城河。本来担当着军事作用的城池,变成了和平时期的城市排污管网。此举之后,城门也相继被拆毁,最终只剩下屏襄与定中两座城门。

                                                                                                                             屏襄门(又叫鹿角门)

                                                                                                                                                        定中门

那么,这两座城门如今又是怎样一副模样呢?

霜降之后秋风秋雨一直未曾停歇的阴冷城市,终于被太阳照亮晒暖,我们抓住这个难得的好天气,走近屏襄门,走近定中门,去探访这些遗落在高楼大厦、拥挤街巷里的老城记忆。

                                                                                                                               2007年拍摄的屏襄门

屏襄门,在民间俗称鹿角门,也是六座城门中唯一一座拥有两个名字的城门。说起这两个名字的来历,也是有许多雅俗共赏,引人入胜的故事。

                                                                                                                               2007年拍摄的屏襄门

                                                                                                                                2007年拍摄的屏襄门

《襄阳地名志》中有一段关于鹿角门的传说。相传因为古时八仙之一的铁拐吕洞宾骑白鹤周游列国,曾在此停留,所以后人在屏襄门原城门上专门建设了跨鹤楼来纪念他。据说这座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式,与鄂城的跨鹤楼相仿,塑有吕洞宾泥像。可惜在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被洪水侵袭,楼台坍塌被毁。

那么,屏襄门作为官方命名,则很可能是当时此门为荆襄大地最北面的军事要塞,寓意作为一道坚固的屏障,定可力保荆襄平安!

其实,老襄阳人都知道,在襄阳,鹿角门的名声远大于屏襄门。

我们在城门洞上现在还保留着"屏襄门"石匾的外墙一边,遇见了正在轮椅上晒太阳看邻居们打牌的龙奶奶。龙奶奶是我的老乡,出生在宜昌民权路,现居鹿角门40号私房。85岁的老人耳聪目明,言词清晰。

老人9岁时为躲日本兵,与河南的养父、沙市汴河的养母逃难到襄阳,最初栖身在鹿角门的城门洞里,那日子可苦了。但最终还是撑过来了,所以,龙奶奶说她对鹿角门的感情,比襄阳本地人还深,因为这里曾经是她的"家"。

讲到鹿角门的名字时,龙奶奶说因为原来这个城门上建有一座六角建筑,襄阳方言里的六、鹿不分,便口误成了鹿角门,这个六角楼在她还没到襄阳,应该是民国二十四年的一场大水中被冲毁。

当老奶奶这样介绍鹿角门时,旁边打牌的老人们也有说,是因为鹿角门这里的大街小巷,原来都是曲里拐弯的支叉道,就象鹿角一样,所以得此名。

襄阳市的有关专家则认为,从地理形式上看,鹿角门所处位置,刚好与鹿门山形成一种犄角之势,因此名曰"鹿角门"。

针对鹿角门之名,还有人从历史事件中进行了更专业的分析:1955年,在修鹿角门旁的解放路时,曾发现一块石碑,碑铭"孟珙设伏战胜处"七个大字。在鹿角门外曾有古桥一座,名叫“中伏桥”,是为一处纪念性建筑。《宋史》载:孟珙(1195一1246),字璞玉,枣阳人,嘉定十年,金犯襄阳,驻团山,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于父,谓:金兵必由罗家渡济河(今七里河),请设伏待之。翼日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孟珙系孟宗政之子,南宋抗金、抗元名将,金兵善骑射,此次设伏极可能用上了鹿角。后人为铭记这一抗金的胜利,加之这里又是樊城东部的门户,故用“鹿角门”代之,而后修筑屏襄门时,鹿角门这一称谓早已深入民间。

谈论着关于鹿角门与屏襄门的名字时,就有这么多不一而足的来历,似乎注定了其命运多舛的际遇。

现在的屏襄门被一道临时圈建的砖墙围住已有多年。据说,最初改建时,计划将维修城台、恢复城楼,还原屏襄门原貌,使得整个城楼规模与小北门相近。拟增加周边绿地,东侧功能区以商业、办公、文化类为主,规划成为传统院落式;西侧和北侧种植高大乔木,西侧道路向西调整,扩大屏襄门门前广场绿化面积和游览空间;对北侧居民楼进行立面整治;南侧设置活动场地和休闲观赏设施。

可是,现在即使每天在这个街头上班,朝夕相见的车辆管理人员,还有旁边居民楼的老市民,也已经记不清这个维修中的城门,到底已经修了多少年。更糟的是因为各种原故,维修进行到关键时候的城门现已经停建。在附近打探多人,都摇头表示不知何时才会实现当初的那些美好的设想,大家都在等待这个老城门能尽早焕发新的生机,毕竟老樊城的老城门已经只剩两座了。

在繁华喧闹的解放路上,这座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樊城北门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修复中已初具规模的城墙、楼榭,在原来的墙基之上,犹如一位突然被世人唾弃的贵族,在现代时尚、高楼林立的街头,兀自伫立,尴尬沮丧,或者仰天长叹??

相对于看起来暂时茫然无措,却毕竟正在恢复雄姿的屏襄门而言,淹没在烟火市井中的另一座老樊城北门定中门,虽然历经磨难沧桑,现已破败不堪,虽然因为城墙尽数拆毁,只剩一个门洞,不经意间就会被路人错过它的古老。

但是,我却在这里强烈感受到一股顽强的生命力,还有那浓厚的历史气息,以及古今共存的和谐画面,让我深深迷恋。

从樊城定中街的马路上,拐角进入交通路口的西北端,就是古代樊城的重要遗迹之一定中门。定中门始建的年代不详,上世纪拆毁时残存下来的城墙长 15米、高5米,青石条基础,砖券门洞,高4.4米、宽4.04米、深10.2米。专家们根据现在残留的门洞形制,结合《中国筑城史》专业论述:"唐以前的城门门洞都是过梁式的方首木构城门,宋元时期为了加大城门跨度,故在木梁两端加斜木支撑,于是构成了三边形的城门顶,后来,由于火器的大量运用,木构门洞防火性差,券门洞式的城门在明清得以盛行。另外,明代法度森严,对城砖的铭文有严格要求,明代城墙城砖坚实、灰路清晰,整个墙面干净利索",最后考证定中门门洞内城砖的砌筑工艺及铭文砖的风格,应属清代所筑。

定中门内外民居的一楼,现在几乎都在经营极具本土风味的襄阳牛杂面以及各种小炒。烟薰火燎,牛油飘香,杂碎纷呈,人声鼎沸是这里的特色,老樊城的传统饮食习惯在这里淋漓尽致地体现着,"吃牛杂就到定中门"是全体襄阳人从前不打丝毫折扣的共识,也是离开家乡的襄阳游子们魂牵梦系的口味江湖。

紧挨定中门城门洞内侧的"大宋牛杂",店主宋老板与他的妻子刘大姐,在此已经经营近二十年了。据刘大姐介绍,他们这些年一直与定中门为邻,见证了许多关注定中门的媒体人与公益组织和个人。她说七八年前中央电视台的摄制组曾来这里拍摄。刘大姐印象最深的,是一行二十多人的台湾美食考察团,慕名"定中门牛杂",专程来这里参观古老的定中门,品尝著名的定中门牛杂。当时,那些台湾客人虽然言语不通,吃牛杂时被辣得"虚虚声地",但还是清晰地听见他们连说"好吃好吃"。更有在国外留学的孩子们实在馋不过这一口,央了父母来这里买滤干了汤水的牛杂,真空打包了空运出国的事情也是经常遇到。

正对着定中门的"吴家牛杂馆",是今年77岁焦红运老奶奶的孩子们经营的店面。她的娘家就在城门外的城墙根上,她一直就在定中门边上长大的。她说解放时这里的城墙一直还有,从东头江边的迎旭门矶头到鹿角门,再到定中门往朝圣门朝觐门,一直到西头江边上的迎汉门,现在只剩下这一个城门洞子是原来的样子,其他的拆的拆,毁的毁,都没有了,就连鹿角门也已经完全不是那时候的样子了。

焦奶奶回忆,解放襄阳时,这里的城门不好攻,解放军在1949年5月攻城失败,直到当年的冬月间才攻进来。当时9岁的她,一听见枪响,不用大人交待,就会吱溜一下,打城门缝里钻进城内躲避。她记得国民党部队兵败撤离时,一把火烧了城里不少的木板屋和草房。

焦奶奶说打记事起,家里老人就讲这城门经历了许多水火之灾,也没坏过。当年她听父亲讲,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年的时候,汉江发大水,整个樊城只有火星观那里的米公祠没有被淹,其他的地方都被泡在水里,当时倒了好多房屋,死了好多人,水退之后,定中门一点没有被损坏,扎实得很。

但是现在定中门城楼上的岗亭没有了,城台上的城砖也毁了,鸟叼来的树籽在上面深根长大,树根把这剩下的城墙也挤兑得到处都松动炸裂了,时不时还会掉一些残砖土块的,已经是危墙了,焦奶奶说"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见这里被修好被保护起来,这座定中门真是老樊城人的老念想啊!"

说到定中门牛杂生意时,焦奶奶叹道,原先这条街不象现在这么拥挤,也没有汽车。现在这里做生意的都想多搭多建多占地方,把街道整得窄了许多。往先人们都骑自行车、摩托车,下班了,很方便就可以来这里吃上一碗牛杂吃上一碗面,生意好得不得了,现在开上汽车的人,不方便来这里,生意就差多了。

定中门城门外十米左右,有一家面馆,在面馆的炉子旁边有一座石碑,上面记录着定中门外,护城河上曾经有一座石拱桥,这座跨拱只有三米左右的小桥桥墩就在石碑处。当年,桥下流水潺潺,可以驾一叶小舟划过,安逸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桥取名"永安桥"。现在这里已被平整成水泥路面,护城河也被改造成樊城下水道中最大最宽的瓮子。这里的居民李师父说他还看见过市政清淤车直接开进去进行清淤作业。另据焦奶奶讲,就在现在襄樊饭店的位置,原来还有一座泰山庙,庙里的神像又多又大,威严得很,那些廊柱也高大粗壮,被油刷得红淌淌滴,都是人们捐款修建,以祈保樊城安稳的。

"定中门""泰山庙""永安桥"这些名称的相互呼应,明显地表达着樊城人民祈求安定中原、康泰生活的强烈愿望。今天,当我们穿过城门的漫漫历史,回望岁月的跌宕起伏,感受和触摸到更多的是一方安宁将会带给人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希望!

真心祝愿,即使有形的物质正在走向必然的衰败,但是无形的精神一定要坚定继承的方向,这才是我们城市发展,永远不倒的城门!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铁打的襄阳樊城城门】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gaty.xhstdz.com/quote/24801.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dgsw198.xhstdz.com/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