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朔州去产能:“大矿”时代的理性突围
2024-09-19 16:19

朔州去产能:“大矿”时代的理性突围

编者按:去产能是2016年煤炭行业一项重点任务。产能如何“去”,区域煤炭发展之路如何走,成为摆在煤炭人面前的课题。此次,我们选择产煤大市朔州、河南部分煤企去解剖,尽管不能完全反映这一艰难工作的每一面,却希望能开启思路,给更多人以借鉴。

●本报记者王月祥

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在位于黄河中游的晋陕内蒙古交界处,用笔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和山西省朔州市相联结,呈现出一个横的三角形。这里是我国煤炭资源的富集区,号称煤炭“金三角”。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煤炭“金三角”年生产煤炭达115977万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朔州市位于这个三角形的顶端。这里是大型煤矿的聚集地,境内拥有30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煤矿15座、1000万吨/年以上特大型煤矿6座,著名的平朔露天煤矿就在朔州市境内。朔州市所辖6个县区,有5个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区,煤炭年产量均超过1000万吨。

2016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在这片煤炭资源富集的土地上,打响了一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攻坚战。2016年,朔州市全年关闭煤矿6座,退出产能1010万吨。2017年,朔州市计划再关闭煤矿4座,退出产能1360万吨。目前,关闭退出工作已经提前实施,其中列入关闭范围的葫芦堂煤业公司已经完成设备撤除、关闭井口,开始人员分流。其他纳入关闭退出计划的煤矿也已经停止生产。到今年底,朔州市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370万吨。

“大矿”时代,

坚持控总量提质量

煤炭是朔州经济发展的命脉,全市财税收入的70%来源于煤炭产业。一直以来,朔州坚持走一条减少煤矿数量、提高煤矿质量的路子。

1989年建市初期,朔州市煤矿多达349个,而总产量只有895万吨/年。经过多年整合,到2011年,该市地方煤矿平均单井规模由45万吨/年提高到128万吨/年,总产能达到84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采煤、掘进和生产、洗选、运输、加工转化一体化作业。全市办矿主体由100多个缩减到26个,81%的煤矿和79%的产能集中在14个煤炭集团。地方煤矿规模最小的年产90万吨,最大的地方煤矿单井生产能力为年产390万吨。

这样一来,朔州市煤矿数量之少、井型之大、档次之高,位居全省第一,全面进入“大矿”时代。2012年至2014年,朔州市的煤炭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

从2012年开始,煤炭市场阴云密布。朔州市的煤炭企业也开始销售困难,煤价下跌,收入锐减。面对困难局面,朔州市反思后认为,近年来朔州市煤炭产业扩张速度很快,如果过剩产能减不下去,煤炭产业就不可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为此,朔州市在控制总量上下工夫。“我们要拿出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煤矿那样的劲头,来做去产能这件事。”朔州市煤炭工业局一位负责人说。

2014年,朔州市煤炭产量比2013年减少1200万吨,2015年比2014年减少2000万吨。2016年,该市共关闭煤矿4座,退出产能1010万吨。同时,该市加快了在建煤矿化解过剩产能的步伐。涉及17座煤矿,其中有7座停工停建,“十三五”期间继续停工停建暂不释放产能;7座在建煤矿主要生产系统已形成,按照要求需产能置换,比率不低于建设规模产能的20%,置换产能538万吨;有2座煤矿已被列入化解煤炭过剩产能退出范围,退出产能180万吨;有1座煤矿原设计能力90万吨/年,结合煤矿实际建设情况核减20%,核减后建设规模变更为72万吨/年。

央企垂范,

职工安置是最大难题

去产能的煤矿不仅有在建煤矿、生产煤矿,还有千万吨级的大型煤矿。

央企率先行动。中煤能源集团在朔州有平朔集团亿吨级煤矿和华昱能源千万吨级煤矿。平朔集团井工二矿生产规模1000万吨/年,截至2014年2月底,一采区、二采区剩余资源储量5042.1万吨,可采储量2484.4万吨,按850万吨/年组织生产,仅剩余服务年限2.2年。因此,该矿将于2017年关闭。

曾经在井工二矿调度室工作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职工告诉记者,煤炭行情好的时候,除了劳保用品之外,矿上会不定期发放棉衣、羊毛衫、电饭锅,甚至还有背心、袜子。朔州市的姑娘找对象,都优先考虑矿上的,而不是机关公务员。如今,煤矿即将关闭,人员面临分流,他和600余名同事一样,都很担心未来。

左边是气势恢宏的生产指挥中心大楼,右边是错落有致的洗煤厂,如今都已人去楼空,这是记者在关闭后的中煤平朔杨涧煤业有限公司见到的场景。

杨涧煤业公司前身是朔城区杨涧煤矿,由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经营。煤矿1954年4月从私人小煤窑手中被接收过来,至今已经有63年了。经过三次技术改造逐步发展成为生产能力90万吨/年的中型煤矿,成为集产、运、销为一体的大型煤炭企业,还配套有500万吨/年洗选能力的选煤厂。如今,这个过去的市级“明星企业”,由于资源枯竭也关闭了。

东日升煤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榆岭乡上梨园村南,是中煤平朔集团整合煤矿。附近的村子曾经因矿而兴、因煤而富。开煤厂、搞运输、开饭店……与煤相关的生意,成了这里百姓致富的主要渠道。如今,这里却是一片荒凉。

2016年初,因规模小、资源赋存少,东日升煤矿被朔州市列为去产能关闭煤矿之列。这座煤矿于2016年10月5日正式关闭,退出产能90万吨。2016年11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验收组到来时,偌大的矿院内,只有几名保洁人员在清扫路面的灰尘和落叶,主副井口已被厚厚的混凝土填封。

截至2016年10月底,中煤华昱公司已完成了高山煤矿和玉皇山煤矿的关闭工作及相关手续,去产能240万吨/年,分流安置职工618人。

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山阴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在这个企业工作了近30年,从最初的北周庄煤炭集运站,到后来的中煤金海洋公司,再到如今的中煤华昱公司。有的职工办了停薪留职,出去开个小厂或者做些生意,但大多数职工选择留下来。“企业是我们的根儿。我这岁数还能去哪里,还能去干什么?”他说。

据记者了解,这些煤矿关闭后,人员安置面临诸多困难,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尤其是那些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双职工。为此,中煤华昱公司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夫妻俩同时分流的,优先安排一人上岗。

2016年,中煤集团共关闭东日升煤矿、杨涧煤业公司、高山煤矿、玉皇山煤矿4座在朔州的煤矿,压减产能420万吨。

国有大矿,

如何“退”与“进”

阳泉煤业集团是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团之一,在朔州有着长期的投资历史,以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了朔州市的2座煤矿。

2016年,阳泉煤业集团关闭了在朔州的泰安煤业公司和元堡煤业公司,退出产能590万吨。元堡煤业公司是年产500万吨的大型煤矿,而且是全省的现代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

就在很多业内人士对关闭元堡煤业公司扼腕叹息时,阳煤集团发挥其在煤化工项目建设方面基础雄厚、经验丰富的优势,向晋北(朔州)现代煤化工基地进军。2016年10月底,阳煤集团与朔州市签署了200万吨/年低阶煤分质清洁利用多联产项目建设合作协议,通过引进美国热解气化一体技术,建设200万吨/年低阶煤分质清洁利用多联产项目。

200万吨/年低阶煤分质清洁利用多联产项目总投资约37亿元,占地约800亩。该项目将利用大型煤气化、煤液化技术以及先进合成气加工合成技术,高效转化煤炭资源,生产市场前景较好的能源化工产品。

在重要历史关头,适时地退出,适时地进军,这是一项策略,更是一种魄力。阳煤集团既为企业长久发展谋划好了新路,又为朔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煤炭产业发展要把握三句话:第一句话,不能依赖煤炭;第二句话,不能放松煤炭产业发展;第三句话,不能走老路。”这是2017年1月10日在朔州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代市长刘志宏就朔州煤炭产业如何发展讲的一番话。

去产能并不是一关了之,而是要借化解过剩产能的契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因此,朔州市把建设晋北(朔州)现代煤化工基地视为当务之急,将其作为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延伸拓展煤炭价值链和产业链的重要载体。该市先后多次与阳煤集团、晋煤集团、潞安集团、同煤集团、中煤集团等进行对接,积极引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

“比产能过剩更可怕的是不可持续发展。”记者在朔州市采访时,一位朔州市煤炭工业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市场不稳定、产业政策不稳定,煤矿对再投入相当谨慎。

2016年9月,正值煤炭销售回暖、煤价上升的时候,记者走访了朔州5座煤矿,其中有3座煤矿均未生产。问其原因,1座煤矿井下工作面正在搬家,搬家时间需要40多天。1座煤矿没有工作面可采,布置新的工作面至少需要3个月。1座煤矿正在加紧推进掘进。采掘比例失调,接续紧张,生产再投入的减少,无疑是造成市场用煤紧张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从朔州市煤炭工业协会了解到,该市煤炭管理部门曾对全市煤炭供需量进行了精准测算,朔州煤炭到底有多大的市场,市场到底需要多少煤。

朔州市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朔州市煤炭消费量及调出量来看,2010年至2014年本市共消费煤炭8104万吨,平均每年1620万吨;2010年至2014年朔州煤炭调出量共78941万吨,平均每年调出15788万吨。从朔州市煤炭生产情况来看,2010年至2014年共生产煤炭86154万吨,平均每年生产17230万吨,产销基本平衡。据此,朔州市每年本市煤炭消费量1500万吨左右,调出量13000万吨左右,产量控制在15000万吨至17000万吨比较适度。

从朔州市煤炭用途来看,全市煤炭主要用于动力发电,消费对象为神头电厂、大唐公司以及其他电厂。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已建成运营电厂25个,电力装机容量达759.9万千瓦,煤电一体化机组和综合利用机组装机总量均居全省第一,有近3000万吨煤炭可就地转化为电力。现有的70余个煤炭加工企业每年可消化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2250万吨。这一块的消费量变化不是很大。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绝对的竞争优势。因此,朔州市提出,要坚持稳定本地市场、拓展外地市场两手并重,控制总量和拓展市场多措并举,并通过建立退出机制,帮助更多的煤炭企业实现转型。

从环境承载上来看,朔州是北京用电、用水、防风、防沙、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治理的上游,减排和控制污染任重道远。所以,尽管朔州市煤炭开采优势明显、产业集中度较高、外销渠道通畅,但煤炭的发展空间不会扩展。2016年12月30日,朔州市环保局对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涉嫌环境违法行为开出132.7万元的违法处罚单,这也是朔州建市以来开出的罚款数额最高的环保处罚通知单。

以规模扩张和数量型为主的发展方式已经无路可走,这在朔州市已达成共识,对于未来朔州煤炭工业而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摆在第一位的问题。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朔州去产能:“大矿”时代的理性突围】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gaty.xhstdz.com/quote/21796.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dgsw198.xhstdz.com/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