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区辨身体部位的训练应该在早期做区辨训练的时候就进行了,因此本文在【基础认知训练】系列文章的顺序应该更靠前一些。在之前在很多涉及区辨训练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区辨训练的具体步骤,当时并未计划将【区辨身体部位】单列出来专门介绍。然而,我们在训练中发现,因为身体部位的训练涉及他人与自身,因此会比其它区辨训练(如物件、人物、地点等)多一些额外需要注意的事项,所以增加本文。在我们结束本系列的文章后制作电子书时,会调整本文的顺序。
说到身体部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身体部位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地看到、接触到、使用到不同的身体部位,对于它们的熟悉程度应该是非常高的,但这种熟悉不代表我们自然就知道它们的名称。对于孩子而言,要知道并熟记每一个身体部位的名称,需要单独教导。在基础训练中,我们仍然先介绍区辨训练,包括根据名称区辨和根据功能区辨这两个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接触到带有身体部位的指令,比如:生活自理类的指令有擦嘴、梳头、洗脸、洗手、剪指甲等,又比如:使用身体部位类的指令有用手指一指、用脚踢、挥一挥手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语言中,会使用身体部位来暗示一些意思。比如,当老师说“小耳朵竖起来”这一类的指令时,通常是要求学生仔细听;当老师说“管住小嘴巴”“嘴巴闭起来”,通常是要求孩子保持安静。如果对于身体部位的功能有所了解,那么对于这些指令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教导区辨身体部位这个技能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单一的身体部位、整体中的身体部位、人的身体部位、动物的身体部位、卡通人物的身体部位,甚至卡通物件的身体部位,然后我们会介绍根据功能来区辨身体部位,以及与身体部位相关的一些扩展训练和游戏。
训练一
区辨单一身体部位的卡片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给出指令“找一找【身体部位名称】”后,孩子能在2秒内独立从桌面上呈现的三张卡片中找出正确的卡片。
教学材料:单一身体部位的卡片(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训练阶段建议教导3种身体部位
所有的照片或卡片的底色最好都是白色,避免孩子记住卡片的底色,而根据底色进行区辨
教导者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两人保持同一高度
教导者将三张身体部位的卡片呈直线放置在桌面(保持每张卡片间间距为5-10CM左右)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目光对视或者注视卡片)
教导者给出指令:“找一找【身体部位名称】”
教导者每次给的指令以随机无规律的的方式呈现(比如,眼睛-耳朵-嘴巴-嘴巴-眼睛-耳朵-眼睛-嘴巴-耳朵)
每次训练中,每个指令出现的总数相等(比如,假设进行15个回合,则三个指令各呈现5次)
教导者马上辅助孩子找出对应的身体部位卡片
手势辅助:教导者手指指向正确的卡片
当孩子指出对应的身体部位卡片时,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很棒哦,它是 【身体部位的名称】”,并给予代币
教导者调整卡片的位置,重复步骤2-7
每次训练12-15个回合,即每个身体部位有4-5次的练习机会
辅助的撤销:
手势辅助:教导者逐步增加手指与目标卡片之间的距离,比如一开始教导者手指指在目标卡片上,之后渐渐地就可以增加手指与目标卡片的距离,比如增加到5CM,然后变得更远,直至完全撤销手势辅助。
开始教导的时候,教导者在给出指令后马上给与辅助,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当降低辅助级别时,教导者延迟给与辅助的时间,一般可延迟1-2秒,延迟的时间以孩子不出错为前提,但不超过2秒。
在辅助撤销过程中,如果孩子的错误反应开始上升,说明此时给予的辅助程度是不够的,需要增加辅助的力度,并在时间上及时给与辅助。
纠错程序:
虽然我们总强调在训练过程中使用零错误教学,教导者及时提供辅助,尽量避免孩子出现错误反应,但教学中出现错误反应的情况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特别是在辅助撤销的过程中,一旦辅助撤销过快,错误反应就有可能发生。当孩子出现错误反应时,教导者按以下程序进行纠错:
教导者打断孩子的反应,要求他把手放好,可以给予孩子中性的回馈,如“我们再来一次”。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重发一次先前的指令,即孩子反应出错的指令。
在给出指令后教导者马上提供辅助,提供的辅助可以是最高级别的,比如直接手指在目标卡片上,也可以提供比上一次的辅助略多的辅助,比如在失败的回合中,教导者的手指与目标卡片的距离在10cm以上,这次辅助教导者的手指与目标卡片的距离变为5cm左右,并且不使用时间延宕。
当孩子做出正确反应,也就是指向目标卡片时,教导者对孩子给予口头夸奖:“对了,它是XX”,同时给予代币。
注意:纠错程序中,教导者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来选择给或不给强化。如果不给予强化会大大减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配合度,那么建议教导者在纠错程序中也给予强化,当然强化物必须要跟随正确反应(包括辅助下的正确反应)。相反如果孩子体现出辅助依赖,即不辅助就乱指,而给予辅助就会跟从做,那么教导者可以选择在纠错程序中不给予强化,以增加孩子独立反应的动机。
训练完成的标准:
如果孩子连续两次训练(跨两天)的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本阶段三种身体部位的区辨训练完成,进入维持泛化阶段。
教导者选择另外一组3种身体部位卡片,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训练。
常见的身体部位清单:
泛化:
这个阶段,我们将使用不同人物的身体部位图片、简笔画的身体部位图片等进行泛化训练,以确保孩子可以辨识不同形式的身体部位图卡。
教学材料:
不同人物的身体部位卡片;训练时可使用多套不同的图片,直到孩子在未经教导的前提下就能找出正确的身体部位的卡片。
简笔画身体部位卡片;训练时可使用多套不同的简笔画身体部位卡片,直到孩子在未经教导的前提下就能找出正确的身体部位的卡片。
注意:教导者在泛化不同形式的身体部位时,如果更换一组新的未经过教导的卡片后孩子就不能进行区辨,教导者可以先教导相似卡片配对,具体的教导程序可以参考谆仪微信平台的【基础技能训练6:配对】。等孩子熟练掌握配对之后,教导者可以教导分类,具体的教导程序可以参考谆仪微信平台的【基础技能训练7:分类】。通过该两项练习后,再测试孩子对于单个身体部位区辨的泛化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扩展练习:
当孩子能区辨身体部位卡片后,我们就可以教导孩子进行五官拼图、人体拼图。具体的教导程序可以参考谆仪微信平台的【基础技能训练8:拼拼版】。
第二阶段
区辨整体中的身体部位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给出指令:“找一找【身体部位的名称】”,孩子能在2秒内独立从桌面上呈现的整个身体的图片中指出正确的身体部位。
教学材料:整体图片(也可以使用仿真娃娃)
每一个训练阶段建议教导3-5种身体部位(根据孩子的能力)
所选择的整个身体的图片最好大一点(A4大小),以便孩子观察指认
训练程序:与第一阶段相同,只是因为所有的身体部位是整体呈现的,即训练时只呈现一张图片,所以在回合间不再需要交换图片位置。特别需要注意:在训练时,给出的身体部位的指令不要出现规律。
泛化:使用其它头部整体或全身整体的图片,如果孩子在未经教导时,就能正确至少五张不同图片中的身体部位,训练结束。
第三阶段
区辨他人的身体部位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给出指令:“指一指【人物称呼】的【身体部位的名称】”(如,指一指妈妈的鼻子),孩子能在2秒内独立指认出他人身上对应的身体部位。
先备技能:孩子需要能够区辨不同的人物。
教学程序:与第一阶段基本相同。当然,因为不使用图片,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如果孩子不会伸手去指他人身体相应的位置,在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可以使用肢体辅助,教导孩子去指。特别需要注意:在训练时,给出的身体部位的指令不要出现规律。
泛化:让孩子去指不同的人的相应身体部位。如果孩子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能正确指认至少五个不同的人的身体部位,训练结束。
第四阶段
区辨自身的身体部位
区辨自身的身体部位(在这里指【五官】)最大的难点在于孩子看不到这些身体部位,所以即使通过肢体辅助能让孩子学会在听到指令后去指相应的部位位置,也不代表孩子就真的认识这些部位,所以我们会把这个训练放到相对后面一点的阶段。在学习五官的指认时,教导方法略有不同。而教导指认自身的其它身体部位(能看得到的身体部位)时,训练程序与前面第三阶段相同。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给出指令“指一指(你的)【五官名称】”后,孩子能在2秒内独立指认出自己身上对应的五官位置。
如果指令过长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可以省略“你的”
教导者与孩子坐在桌子的同一侧,两人保持同一高度,在桌子上放一面镜子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
教导者给出指令:“指一指【五官名称】”
教导者每次给的指令以随机无规律的的方式呈现
每次训练中,每个指令出现的总数时相等的
教导者马上辅助孩子指出自己身上对应的身体部位
肢体辅助:教导者辅助孩子指自己相应的五官位置
手势辅助:教导者指孩子相应的五官位置
示范辅助:教导者在镜子前面示范指自己对应的五官位置
当孩子指出自己面部对应的五官位置时,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很棒哦,它是【五官名称】”,并给予代币
教导者变换指令,重复步骤2-5
每次训练12-15个回合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当孩子不再需要镜子时,教导者仍然跟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进行教学。
辅助的撤销:
肢体辅助为全辅助,在使用该辅助方法时,当给出指令后,直接提供辅助,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
当从肢体辅助变化到手势辅助或示范辅助时,加入时间延宕,即在指令给出后等待1-2秒,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即将做出错误反应,则及时提供辅助。
训练完成的标准:
如果孩子连续两次训练(跨两天)的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本阶段训练完成后,进入维持泛化阶段。
教导者选择另外一组3-5种身体部位,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训练。
注意:非五官的自身身体部位的训练程序与第三阶段相同,不需要使用镜子。
第五阶段
区辨动物的身体部位
和人类类似,动物也有身体部位。有时这些部位的名称和我们相应的身体部位是一致的,有时会不同,有时会有他们独特的身体部位,则需要进一步地教导学习。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给出指令:“找一找(【动物名称】的)【身体部位】”,孩子能在2秒内独立在图片上指出正确的身体部位。
如果指令过长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可以省略“【动物名称】”,但是卡片的出示就需要变成一次只呈现一张动物卡片,即出示大象要求指出相应的部位,出示鸭子要求指相应的身体部位等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动物卡片
每一个训练阶段建议教导3-5种身体部位(根据孩子的能力)
所选择的动物图片最好大一点,以便孩子观察指认
教导程序:与第二阶段相同
延伸游戏
身体部位与动物配对
教学材料:整体动物图片,单个动物身体部位的图片(如下图所示)
说明:下图只呈现了每种动物的一个身体部位图片,准备卡片时,为每个动物至少准备2张身体部位的图片
游戏程序:
教导者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教导者在双方面前各放有6张动物卡片,动物卡片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在桌子中间放有12张身体部位的卡片,卡片正面朝下放,排成3排。
教导者向孩子讲明游戏规则:我们轮流来翻卡片,如果翻到的卡片是自己手上动物的身体部位,就拿走卡片放在对应动物卡片的上面,如果翻到的卡片不是的话,那就把卡片翻过去放到原来的位置。每张动物卡片只能配对一张身体部位,如果翻到的身体部位相对应的动物已经有了配对的部位卡片,就仍然把这张卡片放回原来的位置。谁最给6张动物卡片都配上一个身体部位就赢了。
游戏开始,先开始游戏的一方先翻一张卡片,如果翻到的卡片是自己手上动物的身体部位,就拿走卡片进行配对,如果翻到的卡片没有对应的动物或对应的动物已经有了配对的卡片,那就把卡片翻过去放在原来的位置。依次轮到下一个游戏者翻卡片。
重复上面步骤,直至游戏双方谁最先把手上的6张动物卡片配对完成就赢得游戏的奖励。
增加游戏难度时:
1) 可以增加游戏玩家
2) 增加不同的动物和备选的卡片
3)呈现的整体的动物卡片不直接体现单个身体部位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第六阶段
区辨卡通人物的身体部位
卡通人物以及卡通物件的身体部位的判断,有时依据其外形的形似(比如眼睛),有时依据其位置(比如鼻子、嘴),当然当两者皆可参考时,判断就相对比较简单。孩子们经常会阅读绘本、玩玩具、以及动画片或电影,所以他们会接触很多卡通形象,所以认识卡通人物的五官与其它身体部位有一定的必要。但如果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有困难,则可以暂时不作为必须学习的技能项目。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给出指令:“找一找【身体部位】”,孩子能在2秒内独立找出呈现的卡通形象的正确的身体部位。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卡通人物或形象的卡片
教导程序:与第二阶段的教导程序相同
第七阶段
根据功能区辨身体部位
了解常用身体部位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些事件上做出判断。比如,当我们看见失明者,我们知道“看”是用眼睛的,所以我们会判断他们看不见;当我们看见腿脚有残疾者,我们知道“走路”是用腿或脚,所以我们会说他们不能走路。在区辨身体部位功能的项目上,我们教导孩子根据【功能】来判断需要使用到哪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比如,在增加任务难度时,当我们问“读故事书要用到什么身体部位?”,孩子需要能选择“眼睛”(看)和“嘴”(读);比如,又比如我们问“喝水要用到什么身体部位?”时,孩子需要能选择“嘴”(吃)和“手”(拿杯子)。下面我们介绍每一个功能只选择一个主要相应身体部位的训练方法。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给出指令“你用什么来【功能】?”(如,你用什么来吃饭?)后,孩子能在2秒内独立从桌面上呈现的三张卡片中找出正确的卡片。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单一身体部位的卡片(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训练阶段建议教导3种身体部位
所有的照片或卡片的底色最好都是白色,避免孩子记住卡片的底色
教导程序:根据功能区辨身体部位的教导程序基本与阶段一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在指令上的不同,教导时我们给予的指令是:“你用什么来【功能】?”。
-扩展游戏-
1
贴鼻子
游戏目的:帮助孩子正确辨别每个身体部位的所在位置
游戏材料:人体五官图(其中缺少一个鼻子),如下图所示:
游戏程序:教导者把人体五官图贴在墙壁上,让孩子站在距离图片2米的圆点处,孩子戴上眼罩,教导者给予孩子一张鼻子的图片,并让孩子原地顺时针旋转5圈,转完圈后让孩子往前走,走到目标位置贴上鼻子,当孩子把鼻子贴到相应的位置,游戏结束。
游戏变化:教导者可以让孩子贴不同的五官或全身身体部位
2
音乐律动操
游戏材料:身体部位相关的音乐,如【身体音阶歌】:
摸摸你的小脚,do do do do,摸摸你的膝盖,re re re re,拍拍的你双腿, mi mi mi mi ,插插你的小腰, fa fa fa fa,拍拍你的双手, so so so so ,拍拍你的肩膀, la la la la ,摸摸你的脑袋, xi xi xi xi ,高举你的双手, do do do do do re mi fa so la xi do do xi la so fa mi re do do do。
游戏规则: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地上,教导者边唱儿歌边做动作,让孩子模仿教导者的动作。
3
寻宝游戏
游戏材料:单一身体部位的卡片(如下图所示)
游戏程序:教导者将6张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随机纵向在地上铺成一条小路,每两张图片距离半米,在最后一张图片旁边放有一个宝盒,里面放有学生喜欢的物件,游戏开始时,孩子站在离第一张图片2米的起始位置往前走,当走到身体部位的图片前时,孩子需要拿起图片去触碰自己的对应的身体部位,比如走到“手”的图片前,拿起卡片,伸出自己的手拍一拍图片,以此类推,直到走到最后一张卡片处拿到宝盒,游戏结束。
本文照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张芳萍
(BCaBA,上海)
谆仪行为咨询
微信号:zhunyiaba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基础认知训练21:区辨身体部位】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gaty.xhstdz.com/news/372.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dgsw198.xhstdz.com/ , 查看更多